|

特色专栏

暑期社会实践 |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五老”精神专访

  • 时间:2023-08-22
  • 来源:
  • 作者:知行合一社会实践团队

是什么让年轻爱冒险的他放弃了得之不易的美国绿卡,毅然回国投身教育事业?是什么让本该安逸享受退休生活的他两次走进偏远的新疆阿克苏地区支教,至今仍依依不舍?是什么支撑着年近古稀的他忍受病痛的折磨,一直深情地屹立在三尺讲台之上?

暑假里,2024欧洲杯买球平台知行合一“五老”访谈实践团队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新征程中立志做有理想、有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好青年,在学校校友之家采访了这位传奇的退休老教授——2024欧洲杯买球平台李生禄老师,聆听他执教40余年的人生故事,共同探寻当代青年学子所应秉持的理想信念和使命担当。

秋日最忆,桃李春风。重回阔别已久的浙外校园,李生禄教授感慨万千:“上次回到浙外已经是5年前了,校园变化很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眼前这位年近古稀的白发老人在青年们中间格外亲切和蔼、谈吐风趣。采访时,他坚持一切从简,朴实谦虚的品质感染了访谈现场的所有青年学子。

李教授分享到,他少年时受初中老师影响,早早确立为教育事业献身的初心。1982年从师范院校毕业至今,那个课堂上目光中闪烁着理想与朝气的青年,经历了知青上山下乡、远赴异国求索、两次援疆支教、40载教书育人,已然成为眼前这位学识渊博、云淡风轻的白发老人。

作为一位学者,他勤奋好学,年轻时奔赴美国和加拿大拓展自己的国际视野和多元思维,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中去学习和体验他人之长处,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回国后,志向远大,笔耕不辍,日积月累地努力把自己磨练成国内商务英语的领军人物。

作为一名教师,李教授极具职业操守,更满怀“蜡炬成灰泪始干”般忠于教育的自觉。他意志顽强、严于律己,身患胃疾病,却从未缺席过一堂课。“老师的精神支柱是教学,个人层面的问题应该尽量克服”,李教授笑道。他因材施教、成果斐然,面对民族生英语基础差的问题,他不断摸索和调整,攻坚克难,逐步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每当在教学中遇到问题,他通常会花很长时间深挖研究,这不仅是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更体现着李教授对知识的敬畏、对职业的敬畏。

作为一个普通人,他是一位旅游爱好者,闲暇时间,喜欢“用脚步丈量祖国土地”。他不仅钟情于新疆美丽的自然风貌与淳朴的风土人情,更对曾上山下乡的草原有着难以割舍的深厚情怀。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诗和远方”,“通过自己的奔山赴海、行万里路来感悟人生,为人生提供方法论,是为诗,而非空有的浪漫”。

执教40余年,李教授早已桃李满天下。即便如此,六年前,他还是毅然决定前往新疆支教。木铎之心,素履以往。“和学生在一起是老师最大的快乐,对我来说,在非常有意义的地方从事热爱的工作,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方法。”李生禄教授流露出一种纯粹的充实和满足。

谈到自己从业以来所获奖项,李教授十分谦虚。他表示,学生的评价比奖项更加重要。“我想送给学生一句话:You make me teach.”正是千千万万个学生的存在,让教育有意义。李教授认为,教师要对教育事业有敬畏之心,对学生则要欣赏和热爱。

对当代青年大学生,李生禄教授有几点建议。第一,青年要有正确的人生观,树立坚定目标。一往直前,不进则退。“大学生应该如饥似渴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专业素养,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正如李教授一生都坚守着教育岗位,不曾改变过初心。其次,在信息时代,大学生要在坚守专业的基础上拓展自己的学术兴趣或能力,更要注意甄别和利用对自己职业发展有益的信息。青年大学生要积极适应时代变化,满足时代要求。最后,李教授建议青年大学生要积极培养社交能力,通过交往向他人学习,以获得自我成长。

“祖国如此壮阔美丽,年轻人要勇于探险,永远保持对知识的渴望,找到属于自己的远方。”这句话既是对青年学子的寄语,也是对曾经的自己给予肯定。让我们和曾经的那个年轻人一起,相互理解、共同学习、不断成长!

 

地  址:浙江省杭州市留和路299号

电  话:0571-87799024

邮  编 :310023

学院信箱:ywbgs@zisu.edu.cn

微信公众号